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构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指引下,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为契机,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努力探索和推动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五年来,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逐步走向成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成果,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和业务系统建设初见成效,扎实地完成了“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各项建设任务,并拉开了学校“十四五”智慧校园建设大幕。
一、改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夯实校园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自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以来,学校重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建成主干万兆,千兆到桌面的先进、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楼宇千兆/万兆光纤互连,有线/无线网络已覆盖全院所有楼宇,建有三运营商及教育网多条出口链路,总带宽逾42.7Gbps。建成方便快捷的无线网络,建设有各类无线接入点643个,覆盖校园办公、教学及公共区域。无线用户稳步增长,日均在线用户峰值近3000人,无线网络带宽峰值近2Gbps。学校建设有基于NBIoT、ZigBee、射频通讯技术的物联网系统,建设有无线烟感、消防可视化、楼宇环境监控、智能门锁等多套物联网管理系统。2018年8月校园存储升级至双备份FC-SAN存储,提供220T+存储空间,为虚拟化服务平台提供充足空间保障。2018年6月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完成校园网站IPv6升级和全网IPv6接入。定级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综合教务等8个二级信息系统通过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综合安全网关和WAF的加入,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近三年,学校陆续建设66个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消除数据孤岛,构建系统化管理服务平台。
(图1 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校园网络拓扑图)
二、打造优质在线课程平台,建设“机电云教育”平台。
学校通过加强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数据融通,初步建成云技术为依托的“机电云教育”基础平台,规范了校园统一账号,明确了业务系统接入标准,加强了业务系统间数据流治理,促进数据融通。“机电云教育”平台由虚拟化服务平台、“机电云”云文档存储、校园云邮箱“机电邮”、“云办公”模式云桌面、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化实训平台等组成,实现了网络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目标,通过加强教学分析,改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图2 机电云教育平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持续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建设师生空间,建成一批优质在线课程和专业资源库。学校全面推广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至2019年底各类平台师生用户数已达25654人,有81.52%的教师、69%的课程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2020年疫情期间所有课程均建设网上课程,实现线上教学。建设了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已有949门课程建有线上教学资源,其中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MOOC课程117门、智慧课堂试点项目9个,联合主持国家专业资源库3项、参与建设国家专业资源库子项目3项、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36项,其中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7项。
(图3 网络教学平台实时访问情况和我校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建设的课程)
三、推进业务平台建设与数据融通,构建系统化管理服务平台。
我校于2016年建成智慧校园三大基础平台:数据中心、校园统一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自2017年开始建设数字校园实验校任务以来,严格执行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和规范,建设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形成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出台《学院信息管理标准集》指导学校信息化的建设、管理、服务、运行维护保障。保证全校各应用系统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规范,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规范,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规范校园统一账号。出台了《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校园统一账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教职工、学生、外聘教师等账号的编制责任部门,通过各自业务系统同步到数据中心,再由数据中心同步至各业务系统(如协同办公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机电云、机电邮、智能门锁等),根据用户身份,自动开通各业务系统账号。
明确业务系统接入标准。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要求,所有新建业务系统,必须完成统一身份集成;根据业务系统实际需要,实现门户集成;业务系统须完成数据集成,从数据中心获取基本数据,业务系统产生数据必须集成到数据中心,形成统一数据仓库。
加强业务系统间数据流治理,促进数据融通。学校多次组织智慧校园与各业务系统厂商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数据标准,理清数据流程,加强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自动流转。
(图4 智慧校园基础服务平台)
四、数据源头采集,建成面向教学诊改的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
学校建成五横五纵一平台的教学诊改信息化平台,有效支持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学校从2017年起建立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进行教学诊改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智慧校园数据中心进行集成,由数据中心从学生、教师、教务、网络教学平台等应用系统准实时(每天)采集教学管理数据推送至教学诊改信息化平台,由教学诊改平台开展教学管理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考勤、课堂教学参与率、学习效果等方面,按预先确定的诊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图5 服务于教学诊改的校情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五、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随着个人云桌面于2018年9月应用于教学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于2019年10月在全校推广使用,“机电云教育”基础平台基本建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机电云盘使用让教师方便地在办公室、教室、家中、出差外地进行文档协同,分享和收集资料,彻底扔掉U盘;机电邮和协同办公系统让办公协同更方便;网络教学平台推广使用,使每位教师均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体现了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助力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院校,并成功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学校通过实验校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开展混合教学提供了创新环境,建设了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有66门课程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e会学ehuixue.cn)上线运行。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师资培养、教学能力大赛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每年由信息中心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智慧校园应用及网络安全知识,由教务处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培训和大赛,由组织人事处和学生处组织新进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信息化能力培训,年培训约500人次。
(图6 开展信息化技术与网络安全教育培训)
六、智慧校园建设助力教育信息化取得成效。
通过“十三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围绕智慧支撑平台、智慧数据平台、智慧业务平台、智慧应用平台四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综合协调实施、高效推进系统应用,完成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的各项任务,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水平,2020年12月通过了中央电教馆项目总结验收。学校于2020年遴选为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校,获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6、2020年度先进用户单位、安徽省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图7 我校信息化建设成果)
智慧校园建设的脚步永远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速度,信息化建设我们一直在路上。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智慧化素养要不断提高,对智慧化建设的需求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想法。在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升应用成效,完善和改进已有功能。本着实际、实用、分段的原则按“十四五”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按需求逐步、分段的完善实施,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全覆盖的服务。(发稿/图片:查宇 审核:汪学文/赵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