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竟,机电职院奋者先——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巡礼
带着“十三五”期间机电人的使命,全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者牢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脉搏,团结一致,干事创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抢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机遇,全力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依托行业、优化专业、融合企业、促进就业、引领创业,在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队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应用型研究创新与社会服务平台、优化办学资源配置等六大方面勇于创新,加大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全面推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任务指标。
紧密对接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十三五”期间,学校聚焦机电办学特色,紧密对接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8个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停招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等5个招生录取率低的专业。2018年,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39个专业重构为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本地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8个专业集群,组织申报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5个新专业。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进一优化。
“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批为教育部全国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学校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核心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被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进而迈向了“双高计划”建设时代。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两个专业立项建设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立项建设12个省级骨干专业,新增省级特色专业4个,立项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3个,遴选立项5个校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和8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学校对接区域主要支柱产业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9.4%,学校机电类特色和优势专业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7个专业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试点经验得到了示范推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成效凸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典型案例50强。线上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荣获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校。学校成立了“雨耕学院”,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组建“天思朴模具学徒班”等现代学徒班级10个,培养学生(徒)191人。建立了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芜湖华邑酒店战略合作关系,启动了校企共建“埃夫特机器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洲际英才学院”、“DMG智能制造学院”、“FANUC学院”等产业学院的建设,组建坚朗机制班”、“鑫科铜业班”、“震宇实业班”、“瑞鹄模具班”、“国信智安班”、“三只松鼠班”校企联合培养班级23个,累计共培养学生604名。
成功立项101门省级大规划在线开放课程(MOOC),已建成68门,其中2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新能源汽车安全用电操作与防护”3门课程资源入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库3个。立项省级规划教材17本,公开出版教材58本。获得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19项。建立三级技能大赛体系,其中校级技能大赛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学校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承办5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2项(其中,近三年国赛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榜首)。
做强人才“引擎”,打造双师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261人通过安徽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35人,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82.64%。新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任教师66人;新晋升高级职称专任教师73名(含低职高聘1名),其中晋升正高级职称19名(含低职高聘3名);新增省级名师工作室6个;新增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新增省级教学团队15个。
新增培养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全国机械行业领军人才1名、安徽省先进工作者1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安徽省教学名师5名。新增内设机构——教师发展中心,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分类分层制定“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划。制定并出台了《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补充说明》,激励校内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考证、挂职学习、访学研修新等多种途径,提升教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拓宽视野。建立健全校企互聘、共建共用教师队伍。2016年至今,培养高级“双师型”教师36名,学校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1614人次,其中国培72人次,省培99人次,岗前培训71人次,网络培训128人次,党员干部培训404人次,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258人次。10名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访学,58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知名院校访学研修,14余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其中2名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了258名青年教师,提升了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我校由钱烨、吴燕、沈宏、朱萍等4名教师组成的旅游管理团队,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专业课程一组比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教师教学比赛中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2017年创业学院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贯彻实施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了“通识培养+专项培训+实践孵化”三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1条主线、3层次课程、3类实践平台、4个保障措施”的“1334”创新创业育人模式。2017年,“基于‘专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荣获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搭建和完善了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安徽省AA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及校外大学生创业加速平台——弋江机电科技园。2017-2019年期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7项,省级二等奖以上65项。2020年,学校孵化培养的“飞翼航空-无人直升机飞控设备的领跑者”项目(负责人:骆鹏同学)和“德米科技-全球精密模具产品供应商”项目(负责人:徐文杰同学)在第六届“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分别斩获国赛金奖(安徽省高校唯一)和国赛铜奖。
建立了一支校内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组建了一支由62位校内外专家、知名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组成的双创导师团队。自编创新创业教材5本。2016-2019年,学校师生专利申请量达928件,其中发明授权81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435件,实用新型授权552件,外观设计授权35件。2017年专利汇发布的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500强榜单中,学院有效专利量居安徽省高职院校第1位,全国高职院校第5位。2018年,学校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是唯一入围的高职院校。2019年,学校再次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打造技术技能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十三五”期间,建设安徽机电-春谷3D打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ICT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ABB、新时达、华航唯实合作共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在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领域打造省内有影响的应用型研究创新平台。与安徽塔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安徽省高职院校首个“智慧工厂”实训系统。与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松鼠学院”。与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建立2个大师工作室。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安徽机电-春谷学院”。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埃夫特机器人学院”。依托各类平台,立项各类科研项目240项,其中人才项目32项,横向课题42项;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安徽省高校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7项;依托弋江机电科技园内1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服务,2016-2020年期间,科技园企业产值达3000多万元。参与制定安徽省增材制造技术标准1项。10项发明专利以转让形式完成成果转化。获芜湖市和弋江区专利资助金额达到372.48万元,其中2018年获得芜湖市战略性新型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专利奖励20万。
牵头行业内实力雄厚,合作关系紧密企业组建第二届校企合作理事会;与芜湖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1家单位共同发起“皖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学校被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合认定为首批“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荣获“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典型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获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心)、全国首批“3D打印造型师”(高级)试考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承担的“安徽省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项目”分别被省教育厅、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省级、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构建了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平台,重点开展钳工、维修电工、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工等机电类多工种的岗前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高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年均完成各级各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5528人次以上,年均培训机电类中高职教师200人次以上,年均完成各级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近15000人次;开发职业新工种和培训项目5个;年均学历继续教育达1000多人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为企业提供知识讲座、课程资源开发、技术辅导等服务,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大学等企业内设培训机构的建设,编写企业专用教材5本,为培养培训企业亟需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近200名。
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十三五”期间,新建成一栋建筑面积8494m²的学生宿舍楼并投入使用,一栋建筑面积23297.44m²的雨耕大楼顺利投入使用。智慧校园建设成效凸显,获批全国第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保障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顺利实现安徽省首批院校教学诊改复核有效通过,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内部现代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建成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10000Mbps。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有504个AP,覆盖教学、办公及公共区域。建成统一门户,融合了校情大数据分析平台、“机电云”文档管理平台、OA办公等30多个。出台《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实验实训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形成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体育馆等教育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共享机制。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风踏浪著华章
回顾“十三五”,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办学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学校从十三五末开始奋力步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行列,继续发挥在安徽职教改革的示范带头效应,引领安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出贡献。
展望“十四五”,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斗志、饱满昂扬的激情、有效有力的行动,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作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完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项任务,奋力步入“双高计划”建设新时期,全力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实现新目标、迈向新台阶、开拓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内一流、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发稿/图片:刘洋/张国政 审核:张国政/赵晓梦)